PCR技术介绍: 聚合酶链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PCR)是在体外酶促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,由美国Kary Mullis及其同事于1985年发明。热稳定性Taq DNA聚合酶的应用和自动化装置的发明与完善,使PCR技术进入实用阶段。该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,大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各相关学科的发展,发明者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。 随着PCR技术的成熟,派生了不少相关技术。这类技术具有敏感、特异、快速和简单等优势,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,不少国家将其纳入检验的标准方法;
品系背景∶C57BL/6N 品系构建策略∶ 在小鼠PD-1基因位点敲入人源PD-1胞外域序列,保留小鼠跨膜域和胞内域,构建嵌合型PD-1人源化小鼠模型。 品系说明∶ hPD-1在小鼠体内具有正常的生理表达和调节模式。 PD-1胞外域人源化,利于hPD-1靶向药物的识别。 保留小鼠PD-1胞内域,保证正常的胞内信号转导。 小鼠靶基因不表达,避免交叉反应。 小鼠的免疫系统功能健全。 研究应用∶ 本模型可用于评估hPD-1靶向药物在免疫健全小鼠体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∶ 与人源化肿瘤细胞系联用 例如∶与MC38-hPD-L1肿瘤细胞
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不仅参与血红素合成,而且作为一些关键酶的辅基在多种生理代谢中发挥重要功能。铁缺乏可引发缺铁性贫血。人类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 起的铁过载疾病,导致多个器官中铁积累,皮肤色素沉积及多种器官的病变,如2型糖尿病、 肝纤维化等。超过85% 血色病患者携带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蛋白(hemochromatosis protein,HFE)突变基因, 少数患者携带铁调素(hepcidin,HAMP)、 铁调素调节蛋白(hemojuvelin,HJV)、铁外排蛋白(ferroportin 1,FPN)或转铁蛋白受体(transferrinreceptor,TFR)2突变基因,近
白介素-6 白细胞介素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,截至2022年,得到承认的成员已达40个;它们在免疫细胞的成熟、活化、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,此外白细胞介素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。 白细胞介素6(interleukin6, IL-6)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,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。白介素6于1980年由Weissenbach发现,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,在人体代谢、自身免疫细胞分化、疾病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。 IL-6结构特性 IL-6是小分子多肽,由四个α螺旋组成。分子量为19-28KD,具有184个氢基酸残基,
TGF-β信号通路 TGF-β通过TGF-βI型受体(TGF-βRI或ALK5)和TGF-βII型受体(TGF-βRII)触发信号传导,这两种受体都是跨膜丝氨酸/苏氨酸激酶受体。 与TGF-β结合后,TGF-βRII作为高亲和力的TGF-β受体招募并磷酸化TGF-βRI的胞内结构域,形成异四聚体,随后激活下游信号的SMAD蛋白。 SMAD依赖的经典通路是TGFβ信号传导的核心部分。哺乳动物中有8种SMAD蛋白分为三类,包括受体相关SMADs(R-SMADs)、协同SMADs(co-SMADs)和抑制性SMAD(I-SMADs)。 TGF-β与受体结合
转化生长因子β (TGF-β) 的最初发现是因为它能刺激大鼠成纤维细胞株的生长。近三十年来,TGF-β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,尤其是其在肿瘤微环境 (TME) 中的双重作用,即被称为“TGF-β悖论”,可为亦正亦邪的存在。 在早期肿瘤中,TGF-β通路诱导细胞凋亡,抑制肿瘤细胞增殖。相反,到晚期,它通过调节基因组不稳定性、上皮间质转换 (EMT) 、新血管生成、免疫逃避、细胞运动和转移等方面具有促进肿瘤的作用。TGF-β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细
定义1:主要由活化的单核/巨噬细胞产生,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,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,抗感染,引起发热,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,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,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,是重要的炎症因子,并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。 定义2:一种由巨噬细胞对细菌感染或其他免疫源反应自然产生的细胞因子。与干扰素协同作用可杀死肿瘤细胞。 定义3:主要由活化的单核/巨噬细胞产生,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。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,抗感染,引起发热,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,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,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,是重要的炎症介质,并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
1.溶酶体的发现 1949年,比利时布鲁塞尔细胞病理学院科学家deDuve将大鼠肝组织匀浆,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离,以期找出与糖代谢的酶有关的细胞器,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细胞中还存在一种新的细胞器。1955年,de Duve与Novikof合作,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这种细胞器,1956年被定名为溶酶体。他和他的同事——电子显微镜专家克洛德和帕拉迪分享了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 2.溶酶体的结构 至今只在动物细胞中发现溶酶体,溶酶体(lysosome)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。它是一种由单层
关注微信公众号